建成文化強國的歷史自覺與時代實踐
2021年09月12日10:11 來源:新華網
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,在“十四五”期間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,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。建成文化強國,既是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歷史自覺,也是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、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的必然召喚。我們要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的“建成文化強國”的戰(zhàn)略目標為行動指南,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,滿足人民文化需要,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與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力。
一、建成文化強國是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歷史自覺
我們黨歷來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、凝聚奮斗力量,表現出高度的文化自覺。革命戰(zhàn)爭時期,毛澤東同志指出,在新社會和新國家中“不但有新政治、新經濟,而且有新文化”。社會主義建設時期,毛澤東同志提出了努力把我國“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(yè)、現代農業(yè)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”。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國家建設中,高度重視文化因素,將其看作是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標識。改革開放以后,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“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,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,發(fā)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,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?!蔽幕ㄔO在推動“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”中不斷豐富和完善。江澤民同志在全面闡述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時指出,黨要“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”。這一時期,在“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”思想指引下,我國文化建設獲得進一步推動和進步。胡錦濤同志提出“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(fā)展道路,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”的戰(zhàn)略要求。文化建設在體制機制改革中不斷獲得提升和進步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并豐富了文化強國的內涵,提出了建成文化強國的戰(zhàn)略目標。黨的十八大立足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奮斗目標,強調了文化強國的戰(zhàn)略地位,明確并豐富了文化強國的內涵,指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關鍵,在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中,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闊步前進。黨的十九大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(yè)發(fā)展全局,統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在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中,深化文化強國戰(zhàn)略思想的認識,進一步豐富了文化強國的內涵,并指出“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(fā)展道路,激發(fā)全民族文化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造活力,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?!秉h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文化建設提升到新的歷史高度,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(zhàn)略目標,為建成文化強國提出了時間表、制定了線路圖,并做了詳細的部署。
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歷史表明: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,既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者和踐行者,又是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。中國共產黨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,始終致力于建設一個文化繁榮的社會主義中國。從“建設文化強國”提升到“建成文化強國”,表明了黨對完成文化使命的決心與信心,體現了黨對文化建設規(guī)律的把握,體現了黨在領導文化建設中的歷史自覺。
二、建成文化強國是推進文化建設的時代要求
“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問題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。”建成文化強國,既是歷史傳承之必然,也是時代發(fā)展之必然。
首先,建成文化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。為實現這個偉大夢想,中國人民進行了千辛萬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撓的斗爭。中國也實現了從站起來、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。強大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是民族復興的兩個重要因素,缺一不可。為此,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,必須弘揚中國精神,也必須凝聚中國力量。而建成文化強國,有助于增強人民精神力量,形成巨大的文化凝聚力。
其次,建成文化強國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內在要求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,解決溫飽為首要歷史任務,文化建設的開展是有限的。改革開放以后,中國經濟迅速發(fā)展,科學技術突飛猛進,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改善和提高,截至2020年底,我們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建立了覆蓋城鄉(xiāng)的社會保障體系,形成了世界上規(guī)模最大的社會保障安全網。進入新的歷史階段,人民群眾不僅對高質量的物質生活充滿期待,而且對健康豐富的精神生活也充滿期待。建成文化強國,將使我們的文化生產力更加先進,創(chuàng)造出更好的文化產品,成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內在要求。
最后,建成文化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(zhàn)略要求?!皼]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(fā)展,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。”文化是統籌推進“五位一體”總體布局、協調推進“四個全面”戰(zhàn)略布局的重要內容,也是推動新時期經濟高質量發(fā)展的重要支點。與此同時,它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,并為戰(zhàn)勝各種風險挑戰(zhàn)提供重要力量源泉。
三、建成文化強國是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時代實踐
“文化興國運興,文化強民族強。”建成文化強國,既是歷史之必然,也是偉大的時代實踐。
首先,提高社會文明程度。文明是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標志。高度的社會文明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積淀和方向,文化軟實力也折射社會文明發(fā)展程度的外延和內涵。文化強國建設,推動適應時代發(fā)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(zhàn)略,要形成符合時代發(fā)展的精神力量、文明風尚和行為準則。在文化強國建設中,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,堅定文化自信,保障其沿著社會主義正確方向前進。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,弘揚中國精神,提升社會文明程度。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與道德建設,使人民群眾向上向善,知行合一。
其次,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。文化強國建設,從根本上說是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為目標。為此,要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重點,推動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共建共享,提高文化服務水平,促進優(yōu)秀文化產品有效供給;要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,提高基層公共文化均等化;要不斷推出反映新時代的文藝精品,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;要聚焦城鄉(xiāng)文化發(fā)展不平衡,改善農村文化發(fā)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;要推進媒體的傳統與現代融合,搞好公共文化數字平臺建設;要重視古籍和“非遺”保護利用,發(fā)展民族特色文化。
最后,健全現代文化產業(yè)體系。文化強國建設,形成高度發(fā)達文化生產力,必須著力健全現代文化體系。要以滿足人民文化需求為目標,深化文化體制改革,完善文化體系建設。要多途徑、多層次發(fā)展新型文化產業(yè),創(chuàng)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文化產業(yè)精品。要大力發(fā)展紅色旅游產業(yè),促進人民思想道德素質、科學文化水平和身心體魄健康顯著提高。要在持續(xù)對外合作交流上搭建新平臺,通過多種渠道,讓我們優(yōu)秀的民族文化走出去,同時也要把外面的先進文化請進來;通過合作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,努力傳播當代中國的價值觀念,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。(作者:張鵬,博士,系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商業(yè)大學基地研究員,天津商業(yè)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