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泗陽縣穿城鎮(zhèn)流傳著一對妯娌之間的感人故事,三十年來,為了照顧智障嫂子,樸實的農村婦女張冬梅,用真摯的行動詮釋了人間大愛,今天的系列報道“尋找最美家庭”月月行,我們就一起去認識一下這對妯娌典范。
你淘米我洗菜,這樣溫馨的做飯場景每天都會在這個廚房上演。她們的感情為何這么好?1987年,21歲的張冬梅嫁到了喻家,由于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導致雙腿殘疾。2年后,嫂子于春陽也嫁到了喻家,于春陽先天智障,生活無法自理。娶回這樣的兒媳婦,公婆整天沒有好臉色,生性膽小的于春陽沒幾天就“離家出走”了。張冬梅坐不住了,靠著一輛電瓶車四處尋找,最終找到了嫂子。
泗陽縣穿城鎮(zhèn)居民張冬梅:她也可憐,就在路上給人家放豬,不穿鞋,后來我就聽我大姨媽說有這樣人,我就去的。
骨瘦如柴,張冬梅說自己一輩子也忘不了再次見到嫂子的樣子。張冬梅把嫂子帶回了家,大伯沒有能力她就自己照顧,可能是懼怕公婆的原因,嫂子隔三差五就要“出走”一次,這可苦了張冬梅。
泗陽縣穿城鎮(zhèn)居民張冬梅:要下雨都泥一腳土一腳去找,到處親戚家方圓十里路沒有認不識她的,也沒有不認識我的,因為她到處跑我到處找。
一個本需別人照顧的殘疾人,卻反過來照顧智障的嫂子,張冬梅無怨無悔。1990年,嫂子的大閨女出生了,照顧孩子的重擔依然落在張冬梅的身上。那會張冬梅的兒子五歲,女兒才剛剛兩歲。
張冬梅:當時太窮了,也買不起奶粉,因為我女兒才一周歲多一點,我們家庭在我們莊子上是最窮最窮的。
1993年,嫂子的母親也從老家淮安找了過來,老人家眼睛看不見,盡管家庭困難,張冬梅還是留下了她。一個雙腿殘疾的弱女子照顧嫂子、公婆、嫂子的父母5口人,整天忙得團團轉。
泗陽縣穿城鎮(zhèn)居民張冬梅:她那母親當時瞎子可憐,都是我弄飯,我要端飯給她,她也不能走。都給我叫二閨女,二閨女二閨女我想吃菜餅啊,我就忙死了我都得去包給她吃。
2002年,花光了家里的積蓄,也沒有救回患病的婆婆。那年春節(jié),張冬梅拿出身上僅有的八九十元錢,給嫂子家的孩子買了一件新襖。
都是我給她洗臉的,就現(xiàn)在還是的。
在張冬梅的精心照料下,于春陽的變化很大?,F(xiàn)在,她看到張冬梅要起身,就會把拐杖送到她手里,還能主動的打掃院子、下地割草、做些簡單農活。
我要是坐時間長,腿就不方便,她就給你拽一把,把拐杖拿給你,她也知道?對。
你弟媳照顧你好不好?好,給我吃給我穿的。
在張冬梅的影響下,兒子、兒媳都非常孝順父母和大娘于春陽,小夫妻倆每次回家,都要給于春陽帶上水果、營養(yǎng)品,還經常帶她上街洗澡,幫她洗頭、理發(fā),一家人其樂融融。而嫂子和大伯也受到政府照顧,享受了低保,日子越來越好過。
大伯喻德雙:這些年多虧弟媳,忙里忙外照顧一大家,要不是她一家人根本過不下去。
去年,張冬梅的兒子本想在縣城買房子,可是考慮到大娘,就在鎮(zhèn)上買了300平米的房子,樓上樓下七八個房間,足夠一家人住。記者采訪結束前,張冬梅一大家拍了一張合照,留下這份美好。
編后:人世間最具感染力的情感,莫過于愛。張冬梅讓我們感受到世界中美好的一面,真是好弟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