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言是一座城市的靈魂。無論走到哪里,只要聽到鄉(xiāng)音總讓人無比溫暖,這就是方言的魅力。那么,對于咱們宿遷方言,您都了解多少?宿遷方言內(nèi)部如何分類,和普通話又有哪些異同呢?這么一問,您也開始好奇了吧。今天,咱們就帶您認識一位研究宿遷方言的達人,他花了30年時間,搜集整理了14000多條方言,一起聽聽他的研究成果。
10月10日,記者見到了63歲的朱向東,他正在翻看的這本《宿遷方言志》,正是老人花費30年的研究成果之一。在這本書中,朱向東以“有無入聲”為界限,將宿遷方言劃分為東西兩片。
朱向東:“我們市區(qū)以及周邊地區(qū)說的都是中原官話。我們把它歸為一個大類,叫做北方方言區(qū),而且它是屬于最南沿。東片包括沭陽,泗陽以及泗洪的一部分,他們說的是江淮方言,但是跟長江兩岸的人說的江淮方言是有區(qū)別的。所以我們把它稱作為江淮方言的北沿。”
朱向東出生于1957年,是湖濱新區(qū)黃墩鎮(zhèn)人,從淮陰師范學校畢業(yè)后,一直從事中學語文教學。在教學過程中,他對宿遷方言逐漸產(chǎn)生了興趣。
1986年,30歲的朱向東正式著手積累宿遷方言,他選取的方法是走街串巷,挨家挨戶的找一些老宿遷人去聽他們的口音,整理他們?nèi)粘J褂玫脑~匯,以及語法表達。搜集素材多了以后,他系統(tǒng)性地把宿遷方言和普通話的差異分為五種類型:對應型、對立型、交叉型、并用型和補充型。其中對應型是指意義相同的詞匯,宿遷方言和普通話有不一樣的表達方式,這種情況在其他地區(qū)的方言中也大量存在。
最讓朱向東著迷的是,宿遷方言中有些詞語和普通話字形相同,意義卻不一樣,甚至是相反的。
朱向東:“例如,宿遷方言中的“爺”一般指父親輩分的男性,而“爹”指的是與祖父輩分的男子。而在普通話里,這兩個字的意思正好相反。再比如說宿遷話里的“鼻涕”叫“鼻子”,宿遷人說擤鼻子,不說擤鼻涕?!?/P>
朱向東說,這種情況的出現(xiàn)是因為宿遷身處古楚大地,口語中保留了不少古漢語中的意思。另外,一些和普通話并用型的宿遷方言正在漸漸消失,朱向東特地把它們整理出來。
朱向東:“像這樣的語句比如說“你頭前走”,其實也就是“你在前頭走”。從長遠來看“頭前”要被“前頭”來取代?!?/P>
從1986年到2013年,朱向東形成手稿百萬余字,整理出14500條宿遷方言,使用國際音標注音,編著了《宿遷方言詞典》。
朱向東又全面系統(tǒng)的對宿遷方言的語音、詞匯和語法,三大類別進行論述,編著了《宿遷方言志》,這兩本書由江蘇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,目前已被宿遷史志辦收藏。
而經(jīng)過他最近幾年的走訪發(fā)現(xiàn),隨著城市化的腳步,宿遷方言仍然在不斷變化,這也吸引著他繼續(xù)研究下去。
用30年的光陰,把宿遷方言這塊寶藏挖掘出來給大家欣賞,朱向東老人這份執(zhí)著和專注令人敬佩。有人說:普通話可以讓你走得更遠,而方言可以讓你不要忘記是從哪里出發(fā)。我們也希望在朱老師的帶動下,有更多的人認識宿遷方言,了解宿遷方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