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紅樓夢》、《清明上河圖》都是我國的傳統(tǒng)文化精華,不過您見過它的剪紙作品嗎,宿豫有位剪紙傳承人最近就完成了這兩部作品的剪紙作品,快來一飽眼福。
在宿豫區(qū)大興鎮(zhèn)倪樹華的家中,他正在給記者展示這幅《紅樓夢》剪紙作品。這幅作品長4米,寬35厘米,不同的人物展現(xiàn)在眼前,姿態(tài)各異,不僅臉部神采奕奕,而且服裝、窗簾等都刻畫得非常細膩。
“因為這線條特別細,碰就會斷,因為刀尖將近2毫米,所以說手經(jīng)常會有刀痕的,經(jīng)常磨,因為一天要刻十、七八個小時,手磨的時間太長了,刀也斷了200多把?!彼拊^(qū)剪紙傳承人倪樹華說道。
倪樹華今年44歲,是宿豫區(qū)剪紙傳承人。小時候看奶奶剪的“壽”字、老虎、萬年青等剪紙,他就非常感興趣,之后不僅喜愛剪紙,而且在空閑時間鉆研繪畫技術(shù)。1995年,倪樹華入伍當了三年兵,在部隊里和戰(zhàn)友們相互切磋交流,技藝提升得很快。
今年由于疫情的影響,上半年倪樹華一直居家辦公,這就有更多的時間創(chuàng)作作品。因為一直非常喜愛中國古典文學,他決定將中國四大名著都創(chuàng)作一幅剪紙作品,于是他從今年2月份左右著手先創(chuàng)作《紅樓夢》。
“表情、眼睛,稍微動一下就斷了,因為一毫米都沒有,所以說眼睛要看得特別細,用刀要特別準,你要向下的要用直刀,偏的時候,刀斜的時候下面就斷了,因為再有一毫米都不到?!彼拊^(qū)剪紙傳承人倪樹華說道。
每天倪樹華都花十多個小時在剪紙上,作品的細節(jié)很多,每天的進展也非常緩慢。經(jīng)過了半年,這幅作品終于完成。有了基礎(chǔ),倪樹華緊接著花了兩個半月的時間又創(chuàng)作了一幅《清明上河圖》剪紙作品,截取了原作品中最繁華的一部分,展現(xiàn)出北宋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人民的生活狀況。
“有趕集,有上街買菜的、賣東西的、過河的、乘船的、騎馬的,什么都有,一幅上街趕集的那種場景,還有碼頭運輸做買賣的那種?!彼拊^(qū)剪紙傳承人倪樹華說道。
最近,倪樹華將這幅作品寄送到了南京參與第七屆“紫金獎”的評比。除了剪紙,倪樹華還喜歡在葫蘆、石頭上作畫,家中到處都是他的作品,并且經(jīng)常組織學生們來到家里免費教授剪紙。
“作為傳承人也是我的一個責任,希望有更多的小朋友去學,學習咱們這種中國的傳統(tǒng)文化,我在家里也經(jīng)常會叫小朋友來學,都是免費的?!彼拊^(qū)剪紙傳承人倪樹華說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