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理網絡暴力,需要進一步壓實平臺責任
2023年06月16日11:07 來源:法治網
“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于所發(fā)現(xiàn)的網絡暴力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,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(jié),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,人民檢察院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?!?/P>
近日,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檢察院、公安部起草的《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(征求意見稿)》,對相關平臺治理網絡暴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(fā)展,各類網絡平臺日漸成為信息內容生產傳播的重要渠道,不僅具有商業(yè)屬性,還應具有社會屬性和公共屬性。近年來,屢屢發(fā)生的網絡暴力事件,其背后的成因有很多,而一些平臺缺乏有效管控是一個重要原因。更有甚者,某些平臺為了流量和熱度,對于網絡暴力起到了默認縱容甚至推波助瀾的作用。
事實上,2022年11月,中央網信辦印發(fā)的《關于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》明確要求網站平臺建立網暴預警、保護、防擴散等治理機制。多個平臺也在探索各自的治理模式和手段。
比如,針對人肉搜索、曝光隱私、欺辱謾罵等不良內容,抖音成立了網絡暴力專項治理團隊,重點整治借疫情、社會熱點事件等挑動網民對立,進行人肉搜索、辱罵攻擊等網絡暴力行為;通過完善健全網暴信息的標準和樣本,新浪微博搭建了14個網暴相關模型,覆蓋8種類型,制定了16個模型策略,日均可處置不友善內容約50萬條。通過添加700余個關鍵詞,日均可處置內容約16萬條;等等。
但與此同時,我們也注意到,在整治網絡暴力方面,不少平臺還存在責任認識不充分、履職盡責不到位、制度機制不完善、管理操作不規(guī)范等問題。
毫無疑問,加強網絡暴力治理,需要進一步壓實平臺責任,充分發(fā)揮平臺信息內容管理第一責任人作用。
首先,積極承擔事先審查義務。相關平臺對于涉嫌網絡暴力的信息內容,要通過事先審查過濾,探索構建網暴預警識別模型、設置一鍵防護功能、優(yōu)化私信規(guī)則等技,及時發(fā)現(xiàn)網絡暴力傾向性、苗頭性問題。總之,需要做到防微杜漸、防患未然,努力避免涉網絡暴力惡性事件的發(fā)生。
其次,果斷處置網暴亂象。相關平臺對于網絡中的制造散布謠言、惡毒攻擊、披露隱私、“人肉搜索”等要及時進行監(jiān)管處置,對違規(guī)涉事賬號及其關聯(lián)賬號進行果斷處理。如果發(fā)現(xiàn)犯罪行為,保存相關線索向國家有關機關報告,積極配合權利人向公安機關報案。
此外,相關部門對于網暴信息扎堆、防范機制不健全、舉報受理處置不及時以及造成惡劣后果的平臺,應該依法依規(guī)進行及時處置處罰,從嚴處理相關責任人,促使平臺更加自覺維護網絡傳播秩序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征求意見稿還明確了相關適用法律:網絡服務提供者基于蹭炒熱度、推廣引流等目的,對于所發(fā)現(xiàn)的網絡暴力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,經監(jiān)管部門責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,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(jié),符合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之一規(guī)定的,以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定罪處罰;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,依照處罰較重的規(guī)定定罪處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