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聊那些獨具特色的酒瓶設計
2022年09月17日09:10 來源:紅酒世界網
里奧哈(Rioja)葡萄酒酒瓶上的金絲網,教皇新堡(Chateauneuf-du-Pape)酒瓶上的特色浮雕,路易王妃水晶香檳( Champagne Louis Roederer Cristal)反常的透明、無碹底酒瓶,基安帝(Chianti)一些包裹著草編籃的大肚酒瓶......市面上的葡萄酒千千萬萬,總有一些葡萄酒的酒瓶設計不按套路出牌。這些設計難道只是為了讓你能在眾多葡萄酒中多看它一眼嗎?顯然不是,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它們獨特設計背后的小秘密吧!
里奧哈葡萄酒的“金縷衣”
在我們選購葡萄酒時,偶爾會看到一些葡萄酒的酒瓶上包裹著金絲網,仿佛給酒瓶穿上了一身“金縷衣”。這些“金縷衣”看起來華麗非凡,彷佛宣告著葡萄酒的高貴身份,但其實,它出現(xiàn)的初衷是為了防偽,而不僅僅是為了美觀。
為葡萄酒穿上“金縷衣”的操作誕生于西班牙的里奧哈產區(qū)。1858年,西班牙的瑞格爾侯爵(Marques de Riscal)在里奧哈創(chuàng)辦了與其貴族頭銜同名的酒莊——瑞格爾侯爵酒莊(Marques de Riscal)。在創(chuàng)辦酒莊之前,瑞格爾侯爵前往法國波爾多學習了葡萄酒釀造,并且在酒莊建立后,嘗試使用一些法國傳統(tǒng)釀造方法釀造里奧哈葡萄酒,例如用法國橡木桶陳年酒液。由此釀出的葡萄酒大獲成功,并且獲得了當時的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二世(Alfonso XII)的偏愛。一時間,瑞格爾侯爵酒莊的葡萄酒成為了熱門的香餑餑,市場上也開始出現(xiàn)不少仿冒品。為了防偽,酒莊在20世紀初開始使用金絲網包裹酒瓶,只要葡萄酒一開瓶,金絲網就會被破壞,這樣一來,酒瓶就很難用于再次灌裝。
這一發(fā)明一出現(xiàn),馬上受到了許多出產高品質里奧哈葡萄酒的酒莊的推崇,他們紛紛使用這種金絲網來保護自家葡萄酒,這也是為什么在當時金絲網與高品質葡萄酒幾乎是掛鉤的。如今,高端葡萄酒大都有了更先進的防偽方法,金絲網已經失去了最初的防偽意義,但仍有一些酒莊選擇在他們頂級酒款上使用它,這更像是對傳統(tǒng)的尊重與延續(xù)。此外,金絲網的設計也走出了里奧哈,用在了其他國家和產區(qū)的一些葡萄酒身上,比如來自法國羅訥河谷(Rhone Valley)的吉佳樂世家拉慕林紅葡萄酒(E. Guigal La Mouline, Cote Rotie, France),其酒瓶上便包裹了一層金絲網。
基安帝葡萄酒的草編瓶(Chianti Fiasco)
傳統(tǒng)的基安帝草編瓶在意大利語中被稱為“Fiasco”,其外形很有特色,頂部呈錐形,瓶身較大且呈球狀,底部包裹著一層草編籃,有時候也被叫作“大肚瓶”。盡管這種酒瓶如今已經較為少見,但在歷史上,它曾是基安帝葡萄酒的標志。
基安帝草編瓶的起源時期不可考,但是根據14世紀的文件記載,在當時,外部包裹著草編籃的大肚瓶在托斯卡納(Tuscany)地區(qū)已經是常見的一種裝酒容器。那時候的玻璃吹制技術還不成熟,將玻璃瓶底部吹制成球形可以節(jié)省時間和成本,在外部包裹一層編織物則可以幫助瓶底部保持穩(wěn)固并在運輸過程中起到保護瓶身的作用。最初用于裝酒的草編瓶形制并不統(tǒng)一,隨著時間推移,酒瓶的制作工藝不斷提升,而且由于基安帝葡萄酒在國際市場上越來越受歡迎,用草編瓶運輸葡萄酒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,草編瓶的尺寸也逐步固定下來,形制也越來越統(tǒng)一,草編瓶也逐漸成為了基安帝葡萄酒的標志。
后來,由于種種原因,基安帝葡萄酒品質下跌,在國際上的名聲受到了影響,草編瓶一度成為了低端基安帝葡萄酒的象征。19世紀70年代,為了避免草編瓶的外表讓人誤解其盛裝的葡萄酒質量較差,這種瓶型也逐漸退出葡萄酒市場,經典基安帝葡萄酒協(xié)會(Consorzio Vino Chianti Classico)更是在20世紀80年代禁止了這種酒瓶在經典基安帝(Chianti Classico)產區(qū)的使用。如今,基安帝葡萄酒的生產商更多地使用國際知名的波爾多瓶盛裝酒液,傳統(tǒng)的草編瓶變得越來越少見。
教皇新堡的浮雕酒瓶
教皇新堡是法國羅訥河谷的知名產區(qū),這里孕育的優(yōu)質佳釀讓人一品難忘。同時,這里用于盛裝葡萄酒的酒瓶也頗具辨識度,因為許多教皇新堡葡萄酒的酒瓶上都會有一個標志性的浮雕圖案:以羅馬教皇的三重冠與圣彼得(St. Peter)掌管的一對鑰匙作為主圖案,配上哥特體的“Chateauneuf-du-Pape Controle”字樣。印有這一浮雕的酒瓶首創(chuàng)于1937年,如今它已經成為了國際公認的教皇新堡葡萄酒的象征。
獨特的浮雕瓶不僅對教皇新堡葡萄酒的推廣起到了很大作用,也彰顯了其作為“教皇之酒”所享有的顯赫歷史地位:從14世紀初教皇克萊蒙五世(Pope Clement V)遷居阿維尼翁(Avignon)并在教皇新堡開展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開始,此后在阿維尼翁就職的歷任教皇都大力支持這里葡萄酒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不過,并非所有的教皇新堡葡萄酒酒瓶上都會出現(xiàn)這一浮雕,還有一些葡萄酒瓶身上使用的是酒莊的特色浮雕或是不使用浮雕,比如教皇新堡名莊博卡斯特爾酒莊(Chateau de Beaucastel)的教皇新堡葡萄酒瓶身上的浮雕便獨具酒莊個性。
“防刺殺”的無碹底水晶香檳
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路易王妃水晶香檳,但是大多人可能都不了解它的瓶身的獨特之處。市面上的大部分香檳瓶都有著很深的碹底(酒瓶底部的凹槽),這是因為碹底的存在有助于均勻分布香檳瓶內的氣壓,增強酒瓶的穩(wěn)固性和抗壓能力。同時,碹底也有助于降低長途運輸過程中酒瓶受損的可能性。但路易王妃水晶香檳卻是個例外,它是一款著名的“平底”香檳。
為什么路易王妃水晶香檳的瓶身如此獨特?這還得從它的誕生說起。
路易王妃水晶香檳最初是專為沙皇亞歷山大二世(Tsar Alexander II,1818年-1881年)定制的一款香檳。由于之前的歷任沙皇都是被刺殺而亡,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生活中十分謹慎,在設計這款香檳的瓶身時,他要求香檳瓶身做成透明的,以方便辨認瓶內酒液是否被人投毒;同時,為了避免有人在瓶底的凹槽安放炸彈,酒瓶的碹底也被設計成了平底。值得一提的是,盡管如此謹慎,亞歷山大二世最后也沒能逃脫被暗殺的命運。
1917年,俄國十月革命后,沙皇統(tǒng)治結束,路易王妃決定仍繼續(xù)釀造這款水晶香檳,沿用了其酒瓶設計,并于1945年正式將路易王妃水晶香檳投放于市場。之后,酒莊出產的其他水晶系列的香檳也都沿用了這一酒瓶設計。